四川中烟:协同创新破难题,找准高质量发展“金钥匙”丨新春走基层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8:46 点击次数:70
封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 周彬 但辰璐 摄影报道
生产车间内,机器轰鸣,齿轮飞转,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数字化设备;实验室里,研究员聚精会神地记录着实验结果,在一连串数据中反复推敲,寻找技术最优解。
春节前夕,记者来到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(以下简称四川中烟技术中心)和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三联新材料公司),看到的是一派忙碌景象。但与往常不同,大家迎来了一张“新面孔”——3mg超低焦油卷烟。

三联新材料公司滤棒生产车间内,工人正在进行滤棒生产操作。

滤棒生产车间实行“三班两运转”机制,工人正加紧节前生产备货,春节期间还会有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。
2023年1月,本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和“国家利益至上、消费者利益至上”的行业价值观,四川中烟立项开展3mg超低焦油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。
“降焦减害是推动卷烟技术创新、培育新质生产力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。”四川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恒表示,经过多年技术研究积累,四川中烟降焦减害水平处于行业前列,公司具备全品类研发协同创新和技术融合优势,有利于破解超低焦油卷烟技术难题。

四川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恒接受采访。
只争朝夕、埋头苦干,笃行不怠、全力以赴。经过近两年技术攻坚,2024年11月,四川中烟正式发布3mg超低焦油技术创新成果。其中,“双擎混动”降焦棒作为独创技术,源于传统卷烟和新型烟草跨界设想,由卷烟研发团队、新型烟草和滤棒研发团队跨专业共同完成。
在三联新材料公司,记者见到了滤棒工程中心主任包毅,他正在检测滤棒的物理数值。回顾研发过程,这位“90后”工程师直言困难重重。“除了产香材料、复合结构的选取,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。要保证产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,不会受环境影响造成水分含量或其他物理指标变化,这对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

三联新材料公司滤棒工程中心主任包毅在物理检测室里检测滤棒。
秉持着“正直豁达、智慧精微”的企业核心理念,研发团队精诚合作、携手并进,化挑战为机遇,变压力为动力,奋力突破技术瓶颈。“感谢平台让我积累了很多研发经验,而且大家专注技术、乐于分享,每个人都成长得很快,这为我们超低焦油技术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和帮助。”包毅说。
除了“双擎混动”降焦棒,四川中烟还从“源头”对焦油进行把控。据徐恒介绍,团队精选凉山州螺髻山优级以上烟叶,并且未使用传统降焦措施,为产品品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此外,在降焦控焦卷烟纸技术的加持下,焦油量也有明显降低。

四川中烟技术中心内,实验员正在进行调香实验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四川中烟在产品“末端”也亮出了“独门绝活”——高阻隔纳米涂层专利。在四川中烟技术中心,记者看到一台保润高分子材料反应釜正在高速运转。据悉,它生产的纳米材料可用于制备高阻隔性卷烟盒包装纸,降低80%的水蒸气透过率,使盒内烟支水分处于合适状态。
“创新成果得到认可是最让我开心的事。”作为该项目负责人的吉笑盈,将个人奋斗融入行业变革、国家发展的洪流中,在新时代绽放巾帼芳华。

四川中烟技术中心新型材料研究室内,实验员正在记录保润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实验数据。
“从国内外趋势看,降焦减害是行业发展一大方向之一。四川中烟挑战传统技术,将燃烧体系和加热传递体系进行结合,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技术碰撞,它需要我们创造性地找准消费者需求和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。”三联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邓永进一步表示,超低焦油技术创新不仅有益于产品供给升级,还为四川中烟乃至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引擎、迸发新动能、释放新活力。“四川中烟在超低焦油、高香气技术暂时领跑中,可以预测未来3至5年行业会持续创新突破。”

三联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邓永接受采访。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四川中烟在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共享、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,谋变突围、攻坚奋进、勇毅前行,找准超低焦油“金钥匙”,正打开一扇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大门”。